优酷小说网提供灵太后无错版最新章节全文精品阅读
优酷小说网
优酷小说网 重生小说 官场小说 同人小说 侦探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伦理小说 武侠小说 历史小说 言情小说 幽默笑话 全本小说
小说排行榜 网游小说 热门小说 玄幻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军事小说 现代文学 穿越小说 灵异小说 诗歌散文 都市小说
好看的小说 爱上师娘 穿越倚天 苦难历程 我的母亲 蛮村荒唐 为爱而绿 十年孝母 绣衣云鬓 红杏墙外 幸福人生 乡村舂光 家庭记事
优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灵太后  作者:李孟 书号:2029  时间:2014/1/23  字数:9082 
上一章   ‮3愁宫禁 章七第‬    下一章 ( → )
  元叉如此霸道,引起很多人都痛恨他。元叉⽗亲元继这时已经是京兆王,也听到很多不利于自己家族的话,他怕引起众怒,对自己和儿子更不利,提醒元叉不要因为权势太盛而孤立了自己。但元叉这时是什么架式?他不可能理会这些话。

  刘腾帮元叉政变有功,进位司空。一个‮态变‬的阉竖也位列于三公之內,尤其是他处于內宮有利地位,使得朝庭宮员不得不对他稽首相看。有些势利小人天天向他献殷勤,很多人在进宮前,都早早去拜访刘腾。他自己心里明⽩,这些人恭维他是别有用心,曾对心腹太监胡定说:“朝中‮员官‬拜访我,不过因为我靠近皇上,想利用我这张嘴而已。我等阉宦乐得享受一天是一天。他们愿意进贡,我就收。进得多我多说话,进的少不说话,要是绕开了我,我说坏话。反正是做酱不咸,做醋酸。”

  胡定也说:“大人说得对,有权时不狠捞一把,过期岂不枉生空叹!”

  那些以暗中动作为生的人。企图谋官路的人,是最能观察这样动向的。有了刘腾这条內庭门路,如何不走?刘腾仅用一年时间就收礼受贿一百多万两⽩银,还收了不少⼲儿子。这些⼲儿子又互相联络成网,虚张声势,使得朝庭‮员官‬不怕朝庭法令,反倒个个对刘腾畏惧三分。

  元叉见刘腾靠权势飞⻩腾达,心生羡慕。后来,他也与刘腾一样互相比着贪,他们还把手伸向边镇,对外面‮员官‬敲诈勒索。让外边的‮员官‬定期向他们送礼,否则要定期调换‮员官‬。那些想捞取私利,维护自己利益的‮员官‬谁敢不向他们两人送礼?同时,元叉和刘腾两人还到处侵夺房间。地产,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第二年开始,他们每人勒索的财物⾼达数百亿铜钱。

  元怿被害后,北面的柔然国也发生了內。可汗阿那瑰被赶出柔然京城,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给阿那瑰出主意说:“北魏正在內,元叉用事。此人险致极,但极贪。只要用重金贿赂,请他出兵帮助,您的大业就必定可以再夺回来。”

  于是,阿那瑰领着弟弟南投魏朝。他们先偷偷给元叉⽗子送去一份厚礼,还说事后必有重谢。元叉⽗子见有利可图,把他们进京师,赐偿甚厚。元叉又私用皇帝⽟玺,封阿那瑰为朔方公。王。公事办完,就开始了暗中易,阿那瑰给元叉送去一百斤⻩金,并讲了条件。元叉如约调动怀塑镇将杨钧,命令他带领一万五千兵马送阿那瑰回国复辟。阿那瑰临行前到宮中与元叉辞行,元叉又以朝庭名义从国库中拨出大批军器物资。粮食。马匹等赐予阿那瑰,让他重建军队。后来,阿那瑰真的靠北魏的力量得以回国复辟。

  第二年,阿那瑰又以自己是魏朝国王的名义,向朝庭要了一万石粟种。到秋天因为种的地没有收获,竟然领着兵杀⼊魏境,要求朝庭继续给粮食。

  到了这时,魏主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国王。朝庭商议以后,派尚书右丞元孚去军营,以礼品‮慰抚‬军队,反被阿那瑰扣留。

  元孚斥责阿那瑰说:“我大魏天朝助你复国,待你不薄,如何出尔反尔,屡屡进犯?”

  阿那瑰说:“你错了,我并没有受朝庭恩赐,我所得的全是元叉个人所赠,与我所赠元叉的互为平等,我们扯平了,与朝庭何⼲?”

  阿那瑰不但不到此而止,还持強南侵,一直打到北都平城。掳走百姓两千多人,几十万头马牛羊牲畜后返回北方,从此北部疆城战火不息。

  皇帝的贴⾝护卫中,有叫张车渠和胡僧敬的两个人。他们密谋把元叉骗进宮中,然后把他杀死,再请出元老重臣重新奉胡太后出来执政。可是没等他们实施计划,就被人告发给元叉和刘腾。结果是张车渠和胡僧敬等十多人全部被抓捕,并且当天就被杀死在宮中。

  正光二年十一月,东益,南秦二州氐族人反叛。那个巨贪的河间王元琛倚仗刘腾的势力谋取了讨伐行台的大权。但他不是为讨逆,而是为搜刮钱财而去的,结果被氐人打得大败。使那里的百姓既受了贼的祸害,又受到朝庭‮员官‬的敲诈盘剥,人人叫苦连天。而同时,六镇的长官们为了讨好元叉和刘腾,急敛暴征,鱼⾁百姓,‮家国‬资财全流进个人包。使得刚刚富起来的百姓立即穷了下来,所有的财物几乎都被官府搜刮净光。

  元叉虽然贪得无厌,可在公堂之上却总是装得道貌岸然,以公正的面目待人。他办什么事都要以别人的口来表示,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各地方官吏放出口风:“若要升迁,必须进行考绩合格。”

  谁都明⽩,朝庭的所谓考绩,不过是能否通过元叉这个关口。要合格,必须先联络“感情。”而送“感情”时又要讲究方法。如果在⽩天,必被元叉斥责:“你胆大包天,⽩⽇行贿,岂不是诬我不廉政吗?”轻则骂出,重则打走。晚间送去,却变了另一张脸孔说:“按我们的情,我不好回你的面子,但有一点,若是府库钱财,请你立即带回,若是个人财产,我就不客气了。”

  得到的回答当然都是个人的财产,个人的人情关系,官家是无法可管的。

  但是有一点谁都有明⽩,行贿者有谁肯毁自己家财报效元叉的?不过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民间搜刮而来。于是各地方官宦引起的民愤越来越大,各方叛,相继迭起。北。西。东北等处,以及山东,河北等地都有民众暴,杀死地方贪官的事情频有发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战报频传,弄得好好的一个大魏国头尾难顾,残不息。

  有些朝庭战将长时间来,不満意朝庭的‮败腐‬,又无力扭转局面,心中不平。在战争之中自然不肯出力,更不肯为贪官们捞取政绩。‮家国‬虽然兵民众多,可是全都人人心无斗志。甚至有人盼着‮家国‬大来临,或者还可以换个清明世道,能使‮民人‬的生活好过些。

  ******

  正光三年六月,西部旱灾严重。朝庭议定拿出了二十万两⽩银赈灾,由元叉主持分发给各洲郡。他却分发给地方官十万两,其余全部被他自己独呑了。上行下效,地方‮员官‬也层层盘剥,除有个别廉洁一点的地方‮员官‬所主管地方的灾民得到一点点救济外,大部分地区灾民分文未得。很短的时间內,饿死很多人。到处百姓怨声载道,民心丧尽。

  到正光四年,由于连年战,已经失去了西北等地大片领土。雍州刺史元志战死,岐州失陷,李崇也在云中的地方战败,损失惨重。原来的兴旺朝庭,这时已是萎靡不振了。

  大将崔暹是北朝有名的酷吏,对待部下和百姓残暴无比。人们视之为虎狼,只因他是元叉门人而稳居⾼位。在崔暹随着大将军顾崇出征时,因他违抗顾崇命令,一意孤行,导致全军败绩。致使魏军损失‮大巨‬,按照军法,本应处斩。

  可是崔暹很滑头,他见事不妙,乘人不备,偷偷从前敌逃回洛。当夜将自己抢夺来的大量良田和20名美女送到元叉府上,结果不但没有被治罪,反在京城作了官。

  不久,东西铁敕部全部背叛魏朝,归顺了在沃野镇自立天子的破六韩拔陵。北魏一下子失去了北部六镇的大片领土,弄得朝野痛心棘手。接着秦州有个叫莫折大提的人杀了刺史李彦,自称秦王。大提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念生代替,又自称天子。接着谅州反叛,营州反叛…

  人们纷纷说:“莫不如让強盗来当官,我们被抢心中也平衡;这些为官的人当起強盗来,比那些真正的強盗更甚几倍。”

  南方梁朝也看到了北魏的弱势,觉得与北魏争夺的时机来到,‮出派‬信武大将军裴逐出镇合肥,北伐魏朝。南梁军队非常強盛,一路下来势如破竹,连续攻下新蔡,郑城,汝颖一带。北魏朝庭急忙调集大军前来增援,仓促应战,又被梁军杀得大败。这一仗,魏军丧失二万人马,后因裴逐突然病死,梁军才收兵未进,使北魏保住了国土。

  闹到了这种地步,元叉等人仍视‮家国‬利益而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強征暴敛,提前收了百姓六年的赋税。他们继续‮狂疯‬地为终私囊而奋斗,渐渐耗空了‮家国‬储备库存。他们为拉拢私和个人势力,放手地卖官鬻爵。

  有一个叫元法僧的人,本是个市井无赖,靠着偷。诈。骗。夺的手段得了很多钱财。他逢人便说:“你们把我看得不值钱,说我的手段卑劣,可那些当官的还不如我。你们看着,将来我也弄个官当当,也正大光明地搂一场,看你们还说啥?”

  后来,他把自己现有的全部钱财都贿赂给元叉,被元叉推举当上徐州刺史。上任不久,他发现这里已经再没有什么可以搜刮的了,很后悔⽩⽩地送给元叉那么多钱。为了捞回更多的钱财,他背叛朝庭,居城抗魏,还领着梁兵来攻打的魏朝。声称要元叉还给他所收的贿赂,在朝庭中影响极大。极坏。使元叉丢尽脸面,在朝庭说话自然短了⾆头,再难张口说嘴。

  ******

  四年多过去,魏主渐渐长大,不再是过去的小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小皇帝在朝堂之上,开始自己过问政事了。

  元叉和刘腾两人再也不好随意欺骗皇上,为自己谋私利了。他们虽然曾多次寻找机会篡政,可始终没能找到。也没敢害死胡太后,更不敢对小皇帝有所举动。

  大臣们之前还要看元叉的眼⾊说话,后来也就顾不得他,谁也不敢不说真话或有所隐瞒了。特别是有些对元叉不満的人正好借这个机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凡事必向元叉汇报,开始绕过元叉,直接面奏皇上。但是,朝庭常常发布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诏令,下边‮员官‬也只好执行。这时,元叉反倒在旁看热闹,出小皇帝的笑话。

  一晃,胡太后被囚北宮已经四年,外面消息一概不知。自神⻳年间,把冯赢放宁归家,太后的⾝边再也没有一个能与她说得上话的人。虽然⾝边有几个宮女,都是被前宮厌弃发配过来的。有时她们也当着太后的面发几句牢,可她们都不能理解太后的心。就是和她们闲唠几句,也多是不着边际的语言,对胡太后处境的缓解全然无济于事。

  有时,几个宮女想为胡太后出口怨气,结伙吵嚷说要冲出宮门,以此威胁刘腾。都被刘腾置之不理,或用更多的卫士挡了回来。没有办法,这几个宮女便每天陪着太后闲聊,听太后讲经说佛。

  有时宮女问太后。“这等⽇月何时是头?”

  太后无表情的说:“只要皇上平安,我的命如何都不重要。”

  她常常闭目‮坐静‬,彻夜不动,有时口中念念有词。有些宮女好奇,偷偷听她叨唠些什么,也不外是些佛经或保佑魏主的言词。

  自从封闭北宮以后,刘腾派亲信太监刘思逸在北宮专门监视胡太后。这人开始时很认真,一丝不苟地看着;时间一长,在这安静如息的环境中,倒也乐得自寻逍遥。

  一次,刘思逸在宮门视察,正遇上送进一车食物。他见还是没有⾁。蛋等食物,只有青菜和粮食,便对外面送菜的太监大骂:“你们都是牲畜怎么的?不知道人吃啥?回头重拿些人吃的东西送来。”

  小头目哭丧着脸说:“刘总管只让配这些。”

  他又说:“总管糊涂,你们也糊涂?太后是因病退位,为什么不给好吃的?你们这些‮八王‬蛋别只顾眼前这点事,别忘了这皇宮是皇上的。”

  直骂得送菜太监喏喏而退,还在不停地骂。

  也许上天有意和世上的人开玩笑,仅这两年,崔光。元澄。刘腾等人先后病故。这些曾在朝庭叱咤风云的人物,不管他曾做过什么事,是立功还是祸国,现在全都得以善终。由谁评价这些人是好还是坏,是优还是劣?难道人间的结局就是这样的吗?

  刘腾死时,出殡队伍中仅⼲儿子就有四十多人。前来参加送葬的人成千上万,朝中权贵们个个披⿇带孝,充満了道路。只是那震天动地。却毫无悲戚的哭号声音让人听着心里十分不舒服,⾝上直起⽪疙瘩。刘腾的丧事办得十分隆重,元叉亲自主持,侯刚前后指挥。让魏国朝野。南北临国。权势之徒无不羡慕以极。

  刘腾死后,刘思逸彻底变了个样,他开始主动侍候胡太后的饮食起居。

  元叉对待宮中用人,从本质上说,本看不起阉竖小人;对刘腾不过是因利益驱使,不得不那样维持。对刘思逸这样小宦官的行为如何,他哪里放在心中?元叉偶尔一次到后宮检查戒严情况,不过是像召唤一只狗一样,叫出刘思逸来问问:“太后近况如何?每⽇做些什么?”

  刘思逸见元叉对他一脸蔑视的样子,心中自然产生抵触情绪,便信口答道:“太后每⽇朝佛,只吃两餐便饭,‮坐静‬念经终⽇,不理他人起居,也不问皇上行止。”

  ******

  元叉听了宮中太监对胡太后的报告后,心中稍较安稳,可他还是不相信这个女人真的能安心向佛信教,决定派自己的子。胡太后的妹妹——冯翊君,以妹妹探姐姐的名义去查看实情。

  冯翊君自从借姐姐的光,随⽗亲进京后,先是被封为新平君,后来又被封为冯翊君。她一直从心里感姐姐,很想看望姐姐,只因元叉严密的控制而不能如愿。现在元叉主动让她去看望,她求之不得地答应后便要立即动⾝。

  元叉见她如此,又放心不下。就又安排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候刚的儿媳妇跟着冯翊君去观察信息动静。

  在冯翊君的心中,是以妹妹的真情去探望姐姐,她不管谁跟着,都要急急地进宮去。元叉的妹妹是个信佛教的人,从来以善待人,她跟随着冯翊君进宮,也有一番探望亲戚的心情。

  两人到了北宮后,元叉妹妹见胡家两个亲姐妹互相搀扶着对泣流泪,十分悲伤,哪里还想着元叉对她的告诫?更无心管那些政治分争,只一个心思地同情起皇宮中的这起人间悲剧。她自然而然地加⼊了哭泣的队伍中,陪着两姐妹一起哭。这三个女人在一起呆了大半天,只说些普普通通的安慰话,也就互相安慰着分手了。

  那冯翊君自幼不会动心眼,太后也没什么话对她说,回家后,她对丈夫元叉说:“太后静心向佛,只求皇上安好,余无他念。”

  元叉听了她的话后,又去问他的妹妹。

  他妹妹也说:“太后说:若不因自己是皇上的⺟亲,早已剃度为尼,脫离尘世,这样的女人你还防她吗?以我的看法,她是个极可怜的皇太后。”

  从此,元叉再也不过问北宮的事情,只把心思用在:一心敛财,二心搂权,三心贪⾊,四心惑主。他有一个豪壮的志向,就是当不上皇上,也要当大魏国的第二人。只这几年光景,他的家产已经超过了元琛。这样不算,他还经常以个人名义从国库中套取资财,扶植‮人私‬军队,给各番国送礼,结个人关系。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皇宮中的大臣;可是从行为上看,他担酒好⾊。贪赃枉法,纯粹是个小人。

  元叉的婬宴常彻夜不息,凡他看中的民间美女,必強取为妾,就是一些堂亲之中的女人有⾊美者,也必想尽一切方法弄到手。堂姐妹不消说,有的姑侄辈,姿⾊娇美者,决不放过手去。只要被他霸占到,必宣婬遍够方才摆手,然后就再寻新的目标。有时,需要两三个女人同时侍候他,等他玩够了才把女人们放回家中。还要告诉她们,随时等候听宣⼊府。有时因婬过度,竟多⽇不去上朝。宮中。府中到处找不到他,很多‮家国‬大事因此被耽误了。

  皇上年轻,见识太少,想不到应该怎样管理国事和‮员官‬,更想不到应该管一管元叉。元叉这样的特权人物,别人谁敢管?让他这么一闹腾,朝中‮员官‬个个行为涣散,地方官吏个个如狼似虎。社会‮败腐‬之风盛行,被颠倒了的歪理变成了公理,人们会毫不惭愧地喧嚷自己的裙带关系和靠拉拢投机得到的好处。

  ‮国全‬上下动辄讲究排场。相互贿赂。枉自吹嘘,形成了上下‮员官‬比车轿。鞍马。宅邸。田园。‮员官‬往必以酒宴为媒,女⾊为饵。人的官职级别不同,宴席和社的档次也不同,什么全猪宴。全牛宴。⻳蛇宴。龙虎宴…利用公款贪图私利,追求豪华,乌七八糟,涂毒清⽩人世。

  后来,胡太后见刘思逸没有恶意,也时常委托他看望皇上。刘思逸都会很认真地办好后,再细心地向她汇报。由于⾝边的人可以出⼊宮纬,胡太后自然会得到一些宮內外消息。太后本无心再过问政事,但每次听到不好的消息,就会感到內心不安,尤其对边陲危急,真是实实在在的心焦如火。

  太后让刘思逸转话皇上:“北方用李崇,西方用崔延伯。”

  皇上真的按太后的告诫调度人马,不久就有了岐雍两州的捷报。

  乐得皇上亲自跑到后宮,向太后报喜说:“还是皇太后⾼瞻远瞩,计谋灵验,一句话就救了岐雍两州。”

  太后听毕,微觉心満意⾜。有的宮女们想乘皇上和太后两人单独见面的机会,上前替太后鸣不平,被胡太后止住。

  待皇上走后,太后安慰她们说:“人生因果都是缘生缘灭,自己缔造的,谁也不能躲过,愿你我修⾝养,保佑来生。”

  一次,刘思逸为太后端上饭食,依然是两样小菜,一碗米饭,太后让放在桌上。刘说:“太后贵体,整⽇以这耝茶淡饭应付,如何得了,都是我们奴才无能,也是那班匪人太没良心。”

  太后只淡淡的说:“安心静修,一世皆好。黎民百生尚不如咱们。”

  刘思逸安慰太后说:“太后整⽇读经念佛,过分劳神,请用膳吧,也该歇息了。”

  太后叹了一口气说:“我的劳累怎比得上皇儿,他那么小的年龄就须⽇理万机,面对繁杂的军国大事,如何经受得了?”

  说罢不由两眼滴泪,更无心吃饭。吩咐将饭端下去,起⾝召唤宮女出了门外,顺着堂前堂后无言漫步。走了一会,觉得让宮女陪着也是枉然,就让宮女回去休息,自己一个人继续闲步。

  ******

  忽然,一名守宮卫士向着她径直走了过来,他看看左右无人便跪在太后面前说道:“太后可曾认识小人?”

  太后见此人⾝体魁梧,四十岁上下年纪,面堂英俊,只觉得在那里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突然,她看清了,他是郑俨!可是在这个环境中,她怎敢盲目说话?再说他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尚不清楚,便一时愣在那里没有做声。

  那人又说:“奴才鲁莽唐突,请太后见谅,只请太后往十几年前想想,便知了。”

  胡太后強庒着心中热⾎,温柔地看着这张曾经是十分悉的脸说:“朕不是不知,只是不知你为何而来,来又何⼲?”

  郑俨说:“请太后赐奴才进屋说话,此处非谈论之地。”

  太后点头,故意大声说:“那军士随我进堂,有事吩咐。”

  郑俨随着太后走进屋来,跪在堂前,眼中流泪,说不出话来。

  太后说:“坐下叙谈,不必拘泥。”

  郑俨又说:“谢太后,奴才在此不能坐下。”

  太后坐在桌案边的椅子上,对郑俨说:“快快请起,你我之间不必繁索。你既不想坐,我也不坐了,咱们就站着说话好了。不过,现在说话,还是用家中时惯用的称呼好些,否则我会不舒服的。”

  郑俨听过太后说的话,点了点头,抹了两把眼泪,站起⾝来说道:“自‮姐小‬进京途中匆匆相见,又因故陪同‮姐小‬进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当时,太太一去不返,郑俨心痛不已。几次来宮中报信,全因宮门军兵凶如虎狼,不得通报。待老爷进京安葬太太后,因一直不能见到‮姐小‬,只好返回家中。老爷提升奴才为校尉,后来又作了一名参军。也曾因太后当贵嫔时被迁别宮,而三次进京。可惜都是只能在宮门外守候多⽇,不能见面,直到盘用完,不得不乞讨而归。本以为跟随老爷一生,也得个立功显赫。不想朝庭调老爷进京做官,老爷本意让我跟随一起进京。可是我想,此时我的⾝份所限,又有前段因果,为太后声誉着想,不适合进京再见太后。只是心中时常惦记‮姐小‬,便是奴才今生所幸了。于是辞别老爷一家人,在‮定安‬郡府中寻了一个事做。老爷升天时,因有外差没能赶来,当天曾哭倒几次,被人‮醒唤‬。匆匆赶来京城后,又错过了与‮姐小‬见面的机会。原想‮姐小‬已做国⺟,当今天子是‮姐小‬所生,这人间富贵必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谁想到,这次二姑爷下此毒手,实在出我意料之外。思来想去,我的今生不就是为了‮姐小‬而生的吗?现在‮姐小‬有难,我不能坐视不管,即使不能相救,也要尽微薄之力,才能死而无憾。因这宮內都是二姑爷的亲兵,所以我托二‮姐小‬偷偷把我安置在宮里充作军士,目的是为了保护‮姐小‬。一旦有事,奴才必以死相救。二‮姐小‬听得我的计谋,正合她意,便以她女侍中的职衔暗中为我谋了个宮廷侍卫的职缺。偏也凑巧,前⽇刚刚从前宮换到內府,今天便见到了‮姐小‬,真是天意有心帮助‮姐小‬。”

  胡太后问:“你来这里,元叉可知?”

  “不知,二姑爷不认识我,请太后放心。现在,这里面军士已多被我买通。再说,以我所见,宮中大多数人是暗中心向太后的,所以才敢出来见面。”

  太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如今皇上逐渐长大,他们也不敢把我如何。现在又有你在我⾝边,我心安矣。”

  说完,她不自觉地走近郑俨,直盯盯地看了郑俨好半天,然后走⼊里间。过了一会,她拿着那只保存了多年的木雕小黑马出来。

  对郑俨说:“你送给我的这只小黑马,放在我在里好长时间了。我觉得它不应该继续放在我这里,会弄坏的。现在该是物归原主的时候了,所以请你把它拿回去自己家里吧。”

  郑俨看着自己过去在⻩河北面当差时,趁着闲暇时间,为她雕刻的小黑马还像以前一样暂新油亮,心中一时升起难以言状的情绪。他心知,面前的胡家‮姐小‬再不可能是之前时的那个胡家‮姐小‬了。这是朝庭的皇太后在面对自己,她是要割断那些非皇家的记忆和痕迹。这是皇太后在让自己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条宏大的深沟。

  郑俨没有说什么,也不能再说什么,他默默地伸出双手,接过他自己雕刻出的小黑马,把它揣在自己怀中的深处。

  他跪下向太后施了一礼说:“臣对过去的一切都早已经忘记,现在的郑俨只知做一个真正的忠心之士,誓死保卫皇太后。”

  胡太后点了点头,对他说:“你我之间的过去是不会改变的,可是现在的一切也是不可以改变的。这是上天对我们的安排,谁也不能违背上天的意愿,这一点也是不可改变的。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上天的意愿办事。从今以后,把我们真诚的心,给上天吧。”

  郑俨说:“太后说得是。臣会用敬天之心尊敬太后的。”

  他从心里坚信,形势不会永远这样,胡太后也决不会常住冷宮。

  未完,待续  Www.UkUxS.Cc 
上一章   灵太后   下一章 ( → )
灵太后无错版是李孟的最新小说,优酷小说网提供灵太后无错版最新章节全文精品阅读,更多精彩尽在优酷小说网,优酷小说网是广大完整无缺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