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小说网提供异时空—中华再起无错版最新章节全文精品阅读 |
![]() |
|
优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中华再起 作者:中华杨 | 书号:23584 时间:2018/7/4 字数:28242 |
上一章 章十四第 下一章 ( → ) | |
(一) 一八六六年注定是一个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年份,年初已经打了快要五年內战的国美內战,场战上形势开始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一八六五年十二月,格兰特将军率领的波托马克军团控制了谢南多亚山⾕,并于一八六六年一月夺取了谢南多亚,因为谢南多亚落⼊联邦军之手,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南方军丢失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困在彼得斯堡的李将军面对这样选择:要么突围,要么投降。可不管他做出什么选择,作为內战南方,邦联算是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剩下的只是不知还能将战争延长几个月,或者说几个星期。 一八六六年二月,俾斯麦在观察了一年多亚洲发生的战争并且李雪龙带到普鲁士的武器进行了仿制装备队部并初步形成战斗力,而意大利也和普鲁士军队一起坚决地站在他一边后,俾斯麦终于决定与邦联决裂并宣战,准备打败奥地利,统一北德意志了。 在普鲁士准备战争前,一八六五年底奥地利已经察觉到普鲁士有对自己发动战争的可能,并且于一八六六年一月开始进行动员,而意大利也开始动员,普鲁士于二月初进行了动员,敌对双方互相谴责对方的战争准备。两月底,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与奥地利在荷尔斯泰因的总督兄弟安东·冯·加布伦茨将军一起出来调停。拿破仑三世为了法国的利益,不希望见到自己家门口出现一个统一強大的德意志家国,尤其是远东十万法军正为了开疆拓土而奋战着,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強国的法国,现在可是没有太多兵力⼲预双方,为此拿破仑三世建议召开一次欧洲会议,让双方不要在现在这个敏感时候发生战争。当然,就是发生战争拿破仑三世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倒以为打 ![]() 在俾斯麦对精心准备后打败奥地利抱以极大信心时,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及他的大臣们为了与普鲁士实现和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虽然奥地利进行了一定的动员,可为了避免战争,奥地利甚至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但是约瑟夫皇帝认为如果发生战争,他们是能够打败普鲁士的,奥地利毕竟是欧洲大国,而普鲁士不过是北德意志中一个邦国而已。 奥地利的看法也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看法,甚至是欧洲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法国人眼睛还关注的远东,关注着他们军队在为了夺取⻩金遍地的东方浴⾎撕杀着。只是当战争真的爆发了,他们才发觉自己错的是多么离谱。当意大利与奥地利打起来的时候,法国还没决定是否加⼊到战争中,这时东方场战传来让拿破仑三世不⾼兴的消息,可以说自从介⼊东方战争后,那边就没有一个好消息,只是这次消息更加坏…十万法军竟然莫名其妙地被叛军包围了。 **“晶晶,你爸爸呢?” “杨伯伯好,爸爸钓鱼去了。”被保姆带着在外面戏耍的小丫头抬头见是杨伯伯过来了, ![]() ![]() 杨沪生蹲下来抱了抱小丫头,笑道:“晶晶真有礼貌。钓鱼?这大冷天的你爸爸怎么会钓鱼?” “真的,爸爸说钓鱼就是钓鱼。” “走,伯伯抱晶晶找爸爸去好不好?” 在小丫头拍着稚嫰手掌咯咯笑时,杨沪生毫不费力抱起了小姑娘朝湖边走去。小丫头就是史秉誉的女儿晶晶,按照南方人说法,过了年晶晶已经是四岁的小女孩了,可实际上她才两岁半多一点。小姑娘长的十分秀气,在南昌的指挥部里人见人爱。而她的杨伯伯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一直将晶晶当亲生女儿一样喜 ![]() 绕过一排灌木丛,史秉誉的两名警卫员正站在小道上缓缓踱着步,见杨沪生走了过来,警卫员连忙站好想打招呼,杨沪生连忙摇了摇手阻止了“多礼”的警卫员。轻轻朝湖边走去,史秉誉坐在湖岸上出神地想着什么,杨沪生再走近些发觉他的手上真的拿着个渔竿看架势是在钓鱼了。 杨沪生本来想吓唬一下史秉誉,可自己怀中的晶晶见到⽗亲亲热地叫了起来。出神的史秉誉听到女儿喊自己,一回神,转头朝声音方向望去。 “哟…大哥你怎么来了?你这两天不是还忙着到处视察吗,怎么有闲工夫跑到我这里视察来了?”史秉誉见杨沪生抱着自己女儿走过来,连忙从地上站了起来。 “接到你到南昌的消息我要不赶快赶回来怎么行,那不是太冷落我们政委了?怎么,你这鱼钩是直的还是弯的?没想到我们史秉誉居然有了姜太公手段了。怎么样,调到什么鱼了吗?”杨沪生看了看史秉誉⾝边的⽔桶,⽔桶中空空如也:“还真的跟姜太公一样,愿者上钩。不过我可不是周文王,你想钓的大鱼看来是钓不着了。” “此鱼非彼鱼,姜子牙只是钓到周文王,打败了商朝军队。我们想钓的鱼可比他钓的大许多啊!晶晶让嫫嫫带你去玩好吗?爸爸有事跟伯伯谈,爸爸知道晶晶最乖了。”史秉誉将孩子哄开了,看着晶晶跟着保姆到其他地方去玩,转⾝坐了下来,杨沪生跟着坐在史秉誉⾝侧。 “我在九江接到你的消息,怎么,普鲁士的那些军官都満意回去了?” 史秉誉点点头道:“不错,大哥你是知道的,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这些普鲁士参谋部人员就先后回国了,前两天最后一批军官也离开了赣州,起程回普鲁士。这些人在走之前给我们提过一个忠告,大哥你想不想听?” “说什么了?” “普鲁士参谋部过来的冯·施特兰茨中校观察员说过,就军队装备而言,我们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放在欧洲也是一流的,队部的吃苦耐劳作风是施特兰茨中校在欧洲其他各国所没有见到的。可以说,我们属于世界上一流的強大军队。…你先别自豪,下面还有呢!施特兰茨中校认为,与这些优点相比较,我们制订作战计划的能力却是极为落后的,虽然也有参谋部,有参谋总长,可他们无法准确的将队部放在他们应该到达的位置上,对战争计划也没有事先设计好,显得极为盲目,至于例子就是去年大哥与清军、法军在湖北场战长达一年的拉锯战。施特兰茨认为,我们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攻占江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京,切断法军与海上之间的联系。当然,上述行动是庞大的,并且也是复杂的,为此解放军参谋总部必须谨慎制订详细的计划,要将每支队部每天走多少路、到什么地点、进行什么战斗,取得多大的战果都要考虑到,只要能夺取天京,在湖北的法国人将陷⼊重围中,大哥你觉得他说的如何?” “纸上谈兵!这个施特兰茨…说的倒轻巧,参谋总部连队部每天运动到哪里,进行多大战争都制订详细计划,让队部按部就班去做,那队部还有什么灵活 ![]() 杨沪生对⽇尔曼民族精准地按照命令办事还是很佩服的,因为有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德国才在二十世纪让欧洲各个家国发抖,只是作战计划太详细了,那么队部就失去了灵活 ![]() ![]() 杨沪生提到的李德,史秉誉还是知道的,作为到红军的德国顾问,将他知道的那一套东西生硬地搬到国中,并且失败成了红军大笑话,史秉誉是有自己理解的:“我知道,普鲁士人是一个严谨的民族,可我们国中人却显得自由散漫。作为严谨的民族,他们制订的计划自然是极为详尽的,而他的队部也乐意遵守已经制订好的命令去执行。可我们国中人就不成了,不是有人说吗?一个国中人是条龙,一群国中人是条虫,把参谋部里那些参谋拉出来一个个都是人精,说起来头头是道,制订的计划再详细没有,可合起来呢?就我一年多观察,参谋部那些人精整天就在争吵中度过,每个人的计划看起来都是完美无缺的,可整合起来呢?这些不同…甚至完全矛盾…的计划让他们整合起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要不是有邱明这种人才,我看作战计划只能由大哥你来亲自制订了。难怪人家施特兰茨说咱们参谋部不合格呢!” 杨沪生打了史秉誉一拳笑骂道:“好小子,居然敢说国中人坏话,你就不怕传出去人家说你是汉奷?” 史秉誉一歪又坐正了:“拉倒吧,什么汉奷?我只是说了作为两个民族不同的地方罢了,用得着上纲上线?别说国中人与其他家国人不同之处大哥你一点也不了解。” 俩人笑了一会儿,史秉誉正容说道:“不过我觉得施特兰茨对我们应该如何制订进攻天京得计划虽然有些太教条,但他关于打天京的建议应该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的。” 杨沪生摇了头摇,平静地道:“用不着。用不着讨论进攻天京的计划,我可以保证,只要两个星期最快一个星期,你将接收到僧格林沁与法军占领武昌的消息。” 史秉誉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些惊诧地看着杨沪生。到南昌前史秉誉一直呆在赣州与 ![]() ![]() “我这次到九江、武昌走了一趟,视察了在前面主要队部。在这次视察中,我感到自从去年队部整编后,我军有了展开全面进攻的实力。你也知道,在整编后我军光主力队部就达到三个集团军、十七个甲种师,共六十万大军。这还没包括八个有一定战斗力的乙种师、二十个补充旅、一百个补充团、四十万西方集群。如此強大的军队在整编后经过训练、与敌人小规模接触,旅、团级单位战斗力恢复很快,新提拔的中层⼲部也取得了指挥⾼一层队部的经验。我认为我们现在用不着再和敌人玩什么捉 ![]() 史秉誉打断了杨沪生的话:“可要知道西方集群并不完全接收我们下达的命令,而三个集团军中,左宗棠指挥的第三集团军现在正与李鸿章对峙着,并且还要负担沿海一线防御。现在真正能用于进攻的只有第一、第二集团军,全军不过三十万,加上支援队部也就四十万,与当面之敌相比,兵力并不处于绝对优势。大哥不是认为只有在绝对优势下我们才进行全面进攻,推翻満清权政吗?在兵力不处在绝对优势情况下,贸然发动总攻,当战线拉长会否出现兵力不⾜的困境?” 杨沪生有些 ![]() “普鲁士要进攻法国了?…不不不,不是进攻法国,俾斯麦怎么可能如此愚蠢?”史秉誉为自己如此冲动感到不好意思,现在整天脑海中都是该死的法国人,让杨沪生一番 ![]() “不然施特兰茨怎么建议我们进攻天京?表面上看是为了我们提前解放发出忠告,实际上还不是为了昅引法国注意力?!只是法国人很快将照顾不到国中了,他的建议虽然没用,但双方在达到各自目的上倒是达成了战略协同配合。” 杨沪生一说道施特兰茨计划不可能,史秉誉想起杨沪生刚才所说的惊人之语:“对了,你怎么如此肯定武昌将很快被清军占领?” “现在是什么时候?冬天,长江沿线大小河流包括长江正处在枯⽔期,江南、江北气温差异不大,正适合不习⽔战的北方军队行动。如果清军要对江南进攻,现在正是时候。前段时间战报你看到了吧?在江北我军接战接连失利,队部正一批批朝江南撤退。当然撤退是秘密的,弹药不⾜这种报情怎么可能让敌人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是我在昨天晚上刚刚下达了命令,令左宗棠所部脫离与李鸿章淮军的接触,湖口第一军秘密朝皖南潜进。而空缺下的湖口防卫,由武昌撤下来的第五军负担。第二军、第三军朝江西转进…” “武昌呢?武昌由谁防守?”史秉誉一听,杨沪生说的简直就是要实践施特兰茨进攻天京的计划,如此大规模调动中路不成了空洞?史秉誉打断话题,忍不住问道。 “由十七师负责防守。” “十七师?他们不是乙种师吗?周龙他们师只有一万人,如何抵御几十万敌人猛攻?武昌要是丢了,江西与湖南之间⽔路不是被人家切断了,东方与西方之间只能走陆路了!”史秉誉有些生气地问道。他现在忘记了杨沪生刚才自信満満地说一到两星期武昌失守的消息就要传回来了。 “我就是要让他们下来。现在 ![]() ![]() 史秉誉从 ![]() “我军防备武昌的有一万人,他兵力少了自然无法将武昌攻下来。僧格林沁并非不懂兵之人,我要利用的就是他知道用兵。我军的优势僧格林沁很明⽩,当大队部离开中路,这里只留一万人防御,你猜僧格林沁会怎么想?”杨沪生自问自答道:“僧格林沁会认为兵少了攻不下武昌,兵多了又有被我军切断在江南,分而歼之的危险。一万人…这摆明了就是要让他不能以小队部进攻 ![]() 史秉誉眼神一亮:“恩,僧格林沁想到的是大哥用兵狡诈无比,这次很有可能是实则实之,虚则虚之之计,就是要让他在江北犹豫不决,我军乘他犹豫之即先击破李鸿章,再从东边和西边石达开部一起对他们形成战略包围。” “所以明明看出这是陷阱,对自己判断信心十⾜的僧格林沁却会跳下来。” (二) 杨沪生说的史秉誉明⽩了,可短暂的明了后史秉誉心头又升起了疑问。毕竟这是互相猜测对方心思,猜对了战况自然按照解放军所预计的那样顺利进行,可猜错了呢?猜错了至少解放军东西奔波后疲劳不堪,对将来作战可没有什么好处,何况敌人没有按照原来设想来做,这对队部心理打击又如何计算?猜对与猜错五五开,光想着敌人按照自己想的去做,这跟纸上谈兵也没什么差别。听大哥所言,好像有些对自己的判断太乐观了。 “好是好,可大哥想过没有?僧格林沁真的会如大哥你所想一样认为我们是虚则虚之、实则实之吗?万一他不南下又如何?是否我们到时候再考虑是顺势攻占天京,还是灰溜溜地回头再想其他办法对付僧格林沁?” 史秉誉说的杨沪生早就已经考虑过了“如果僧格林沁不按照我们所设想的南下,那么他不是只略懂兵,就是实在太聪明了,比我们那位今亮还聪明。换了左宗棠是对手,我肯定要考虑他看穿我的把戏后怎么办,可我们当前之敌是僧格林沁,此人有左宗棠那么聪明吗?他要看穿,只能是因为他太愚蠢。简单地认为我们虚则实之,并不会想的太遥远。要是这样我将命令第一、三、五军在湖口渡过长江,进⼊江北从东面进攻清法联军,第二军回到武昌对敌人正面保持庒力,西线,命令石达开的队部进攻西安,消灭在那里的多隆阿队部,自西边威胁僧格林沁后路。东线,命令左宗棠以两个师牵制李鸿章的队部,集中三个师兵力到达皖赣边界,担任战役第二梯队。总战略预备队由模范军及第四军担任。你认为如此安排如何?” “石达开会听我们的吗?别忘了我们好心打算将他的队部整合成更有战斗力的队部,可他却就是拖着不肯。我嘴⽪子都要磨破了,好不容易才编成了一个师。你现在让他围歼多隆阿,石达开就那么会听话吗?唉,现在的石达开可不是天京事变前的石达开了。”史秉誉有些惆怅地说道。 “不然让模范军与第四军做总预备队⼲什么?如果僧格林沁不南下,我会下达让石达开围攻西安命令,同时答应他,只要他能将多隆阿歼灭了,我们将支援他两万条新式步 ![]() 不客气这种话说起来简单,真要让杨沪生对石达开如何“不客气”他还必须考虑再三。现在杨沪生一听到石达开头就大,这个“义王”总觉得天王升天后,太平天国应该由他说了算,虽然解放军势力急剧膨 ![]() 在耐心的与石达开打了几次 ![]() 不光不能对付石达开,在石达开走了一趟南昌后,杨沪生还得供应他武器弹药,将上万石的粮食运到四川去,石达开提出队部没了银子,杨沪生又立刻将上百万元钱双手供上,真可以说把石达开当活菩萨给供起来了。有时杨沪生自己都觉得自己实在是太 ![]() “怎么?还没钓到鱼吗?哟,这不是首长嘛,首长今天怎么有兴到这里来了?” 杨沪生正和史秉誉 ![]() ![]() “反正有什么事情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大哥你还真够意思。”史秉誉嘟囔着说道:“走吧,中午在我那里吃顿饭,你放心,用不着让人给你检查饭菜里面有没有下毒,你弟妹会亲自下厨的。” “这就好,省得我还到处打秋风。”杨沪生毫不客气地点头赞同道。 俩人并肩朝史秉誉住处缓缓走去。自从莫名其妙回到从前起,杨沪生与史秉誉总是聚少离多,俩人先是一个在温州,一个到福建去,接着杨沪生又率领队部解救天京,在浙皖赣广大地区与清军 ![]() ![]() 杨沪生正看着有些消瘦的史秉誉,觉得自己让兄弟太辛苦时,低头的史秉誉开口道:“你知道吗?我们 ![]() 杨沪生点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每年都进行科考,一录取就是三百多,这好像太多了点。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一下清朝,四年举行一次科举试考,直到新式教育培养的那些人完全顶上来,再取消科举试考。” 史秉誉见杨沪生急不可待地揷嘴, ![]() ![]() ![]() 杨沪生站住了,有些惊异地看着史秉誉:“告效骞?他们告效骞什么?难道效骞贪污受贿吗?不可能呀,真要贪污受贿,倪峰自然会先查出来。” 杨沪生脑海中急速搜索着关于章德淳的资料,杨沪生知道这个章德淳是容闳特意推荐给自己的,至于他的来历,容闳说的很清楚。章德淳,字效骞,浙江湖州府人,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为基督教徒(算是当时国中不多的徐光启留下来的信徒)。四、五岁时即开始读《诗经》,夜晚则听⽗亲谈古论今,同时于教会中修习英语。七岁即修毕四书五经,并可复诵《圣经》。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考中秀才。但是他对于穷钻八股毫无趣兴,从幼时起,他喜 ![]() ![]() 同时,他对于从牧师那里听来的西方异闻,也是趣兴盎然。因此,中了秀才以后,反而对科举试考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感。并和⽗亲提出希望出洋的愿望。虽然刚提出时,屡遭⽗亲的斥责,但是久而久之⽗亲觉得其心甚坚,决非一时冲动,便转而支持,于咸丰五年(一八五四年)将其托付给在广州洋行任职的叔⽗。其叔⽗在广州多年,有着较多的西洋人脉,章德淳到了广州以后的次年,当时任职于广州国美公馆使的容闳来其叔⽗家做客,见到小德淳以后惊叹于他的才能,并推荐他前往他求学过了的⿇省孟松学校以及耶鲁大学。⼊孟松学校两年多以后,他于一八五八年考⼊耶鲁。 章德淳自从到了国美以后,他惊愕于西方世界先进的技术,并认为将西学引⼊东土是唯一的救国之路,尤其紧要的是习得西方兵学。所以,考⼊耶鲁二年半以后,章德淳决心投笔从戎,于一八六零年辍学转考西点军校,⼊学后不久,他就展示出他特别在参谋工作上的军事才能。 然而次年,南北战争爆发,军校生也各分南北,他也不得已卷⼊了那场他人的争斗。战争中,他以见习军官⾝分在北军第一师三旅六十九纽约团科克伦中校麾下参加了第一次布尔河战役,虽然北军战败,但由于他的不俗表现而获得旅长谢尔曼上校的嘉奖。在六二年九月的安提坦战役中,他作为少尉担任十五军一师三旅第二十九依阿华团的史密斯上校的副官,作战刚开始便在传令中负伤。章德淳赴美以后,依然保持着和容闳的联系,在后方医院休养时,他得知了此时容闳已在温州就任总理,并告诉他在那新天地的所见所闻,同时希望他归国工作。这一切无不令他奋兴不已,伤愈以后,他决心归国。 一八六三年,当史秉誉率领代表团赴美时,在国美的章德淳脫离了军籍搭乘货轮离开国美回到港香,并以⾝上所有钱财换得走私商人将他偷渡到温州,很幸运的是当他回到温州时,与当时还在温州安排转移事宜的容闳见面了。如此才有容闳推荐章德淳之事。因章德淳在国美负的伤并没有完全痊愈,加之解放军已经拥有了自己一套的指挥管理体系,原本学习军事的章德淳在队部中一时无法找到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让他到参谋部去,杨沪生又觉得章德淳想法有些太西化,并不适合自己的参谋部,而有外国留学经历的人才在 ![]() ![]() ![]() ![]() 杨沪生还觉得将多才多艺的章德淳限制在外 ![]() ![]() 史秉誉走了两步,见杨沪生没有跟上来,只好停下脚步等候杨沪生。嘴里解释道:“是这样的,在我军接连取得场战上胜利,并且显示出我军装备、战斗力方面远远⾼于敌人后, ![]() ![]() ![]() ![]() ![]() ![]() ![]() “胡扯蛋!这些家伙是不是神经病?”杨沪生一听气得浑⾝发抖,大声喊了起来。⾝后的警卫员站住了惊异地看着前面失去控制的杨沪生。 杨沪生也不能不失去控制,史秉誉一说杨沪生就明⽩了: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人讨伐的是章德淳,实际上他们是对自己开火呢!章德淳执行的任务都是自己安排的,没有自己的指示章德淳怎么敢胡说八道?自己真要打港香,章德淳就是对英国人保证的再多也无法阻止解放军进⼊港香。至于外国府政是否廉洁⾼效,只要看看清廷大小员官怎么样就可以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与如此**的府政比起来,英法美等国又怎么可能不廉洁⾼效? 英法联军是被解放军打败过,但这并不等于打过胜仗的解放军就可以穷兵黩武。解放军是在什么地方打败敌人的?是在自己 ![]() ![]() ![]() 饭要一口一口吃,可有些人却在饥饿面前忘乎所以,仿佛自己真的一张口就能把天都呑下去,忘记了你嘴巴再大也不可能将整锅饭都倒下去,硬咽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噎死。 史秉誉见警卫员望着这边,轻轻拉了下杨沪生⾐角,杨沪生从气愤中清醒过来,不过还是有些忿忿不平地说道:“你说这些家伙怎么一个劲光走极端?要么敌人都是会撒⾖成兵的妖人,刀 ![]() “唉,这是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力的表示。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民族特 ![]() ![]() ![]() “难道世界上就只有国中人,其他家国里的人都是⽩痴、傻子吗?想的可真够天真的了。真要如此喜 ![]() ![]() ![]() ![]() 前面马上就要发起大规模攻势行动了,后方却有人出来胡 ![]() “我们建立社会 ![]() ![]() ![]() ![]() ![]() ![]() ![]() “行了,你的那些苦楚我不要听,也不爱听,反正你给我把府政和政 ![]() ![]() ![]() “我的天!要是报纸整天宣布我军伤亡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钱财,很快 ![]() ![]() (三) 杨沪生不以为然地道:“理智的反战言论总比盲目的民族狂热好上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理智的反战言论能让你谨小慎微,提防每一步不得走错,在反战舆论中只要达到一定目的就收手。而盲目的民族狂热呢?只能让你头脑发烧,穷兵黩武,到时候让整个民族一起下地狱去,所谓知止可以不殆。” “大哥一边带兵打仗,一边又说反战好,这岂不自相矛盾?莫非大哥神志失常了?” “鬼啊!谁神志失常了?我看你小子才不大正常了呢!走吧,还是到你家边吃边聊,不过你要记住,在战争年间,对出现这种狂热想法的人,我们可以理解,但决不支持。当以后和平后,这种人必须坚决铲除!好家伙,建立一个強大的国中还不够,还想着一统全球,当全球统一了,他们还会进一步要求统一银河、统一宇宙…人心不⾜蛇呑象,要是不铲除这些家伙国中早晚有一天要灭亡在他们手里!国中不能缺少尚武精神,但决不允许再超前迈一步走向纳粹之路,对这种危害 ![]() ![]() 杨沪生与史秉誉很明⽩,他们参与其中的战争是为了推翻満清权政,你想用和平手段让京北的皇帝大小员官乖乖下台,不要封建专政,而是搞什么主民,他们自然不肯听,还会因为你的言辞剐了你。既然这些寄生虫不打就不肯退下来,杨沪生他们只有以武力強制将清朝连 ![]() 但战争毕竟对社会破坏大巨,曹 ![]() 八百进士上书,这只是 ![]() ![]() ![]() 国中之大,江南百姓接受儒家教育的比北方要多,惟楚有才,此楚实为整个江南的统称,自从唐末,北方文人大举避难江南,到明初南方学风已经比北方要好了。到了清朝,东南各省由于经济发达, ![]() ![]() ![]() 午饭后,杨沪生正和史秉誉坐在外面晒太 ![]() ![]() ![]() ![]() “报告!…首长,昌化电报!” “怎么?左宗棠又有什么新花样了?”杨沪生一听就明⽩电报肯定是左宗棠发过来的,第三集团军指挥部是在杭州,而昌化被左宗棠设为集团军前指。左宗棠天 ![]() ![]() ![]() “给我吧,我看看我们这位副司令又搞什么新花招了。”史秉誉站起来从电台台长手中接过了电报,看了起来。电台台长在将电报 ![]() “…请求率领第三集团军主力西进作战?大哥,这官文是什么角⾊?怎么左宗棠通篇没提僧格林沁或者刘长佑,说来说去都是官文?…很谦虚的嘛,你还说人家老吹自己是今亮,你瞧瞧,这満篇文字中可一个今亮也没有,是不是变谦虚了?”说着史秉誉将电报递给了杨沪生。 “呵呵,没人跟你说吗?不会吧,我那边这事情可都成了笑话了。”杨沪生还没有打开电报,想到件事笑了起来:“去年左宗棠担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员后,他对被俘后投诚的沈葆桢看不大顺眼,那说的话可是能气死人的。有天左宗棠又在沈葆桢面前夸口自己乃当今诸葛,古诸葛如何如何,他这个今诸葛又怎样怎样。沈葆桢给他气的可以,结果冷讥道:‘借东风、破曹 ![]() ![]() 左宗棠的傲气杨沪生是见识过的,就是在自己面前左宗棠也是 ![]() ![]() ![]() 左宗棠忘记了沈葆桢是道光进士出⾝, ![]() ![]() 左宗棠的傲气让杨沪生很是挠头,可以说除了邱明,解放军其他到左宗棠⾝边办事的,到最后没有一个不跟他关系闹的很僵,连脾气很好的参谋总长李雪龙,在左宗棠那边也只待了大半年就受不了他的脾气,主动要求回到参谋部,发誓再也不见左宗棠了。接替李雪龙的林金宸时间待的更短…只待了三个月…就被左宗棠气的逃了回来。当李世贤的队部编⼊第三集团军后,杨沪生为了防备俩人关系再闹僵,⼲脆把李世贤的两个师编为一个军,让他们只是名义上在左宗棠队部序列中,实际上是游离于左宗棠指挥之外。在这时候发生“沈葆桢事件”是杨沪生所乐于见到的,他认为这至少可以让左宗棠稍微收敛一点。 “官文?…这人刚刚接替刘长佑出任直隶总督,从京北那边传来的报情,此人是満族,优柔寡断,无能愚昧,还贪得无厌,在就任湖广总督时人称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庖人大。对了,他跟左宗棠可是很有过节,一八五九年樊燮在当时湖广总督官文及湖南布政使文格唆使下控告左宗棠作为一名举人把持湘政并且接受贿赂,当时的咸丰老儿阅奏后颁下旨意,让官文逮捕左宗棠至武昌审讯,如果真的跟樊燮说的一样,可以就地正法,要不是当时湖南那些政要发觉了官文借左宗棠打击汉人势力,千方百计保他,左宗棠现在坟墓都塌了。官文为什么要整左宗棠?就因为左宗棠对官文十分鄙视,讥斥官文治下的湖北是‘政以贿成,群琊森布’,官文所作所为‘无一非酿患之事’。当时左宗棠不过一名幕僚,居然这样说总督,人家自然心怀不満了,樊燮告左宗棠正合官文之意,那还有不往死里整的?…看到没有?左宗棠通篇都是要将法国略侵者如何之长,如何之短,可提到官文之处却让人感觉到他肚子里还有一股忿忿不平的气息,我看他反击略侵者固然重要,最主要是想找官文一雪前聇。”杨沪生将电报递给坐在旁边的史秉誉。 史秉誉摆了摆手:“我已经看过了,大哥你有什么想法?是否如他所愿,调左宗棠⼊鄂作战?” “这事得仔细商量过再做决定,换了别人如此请战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可这是左宗棠。左宗棠此人心 ![]() “正因为左宗棠肚量比较狭小,大哥才更加要考虑一下他的意见,别让左宗棠到时候记恨你就好了。七万人队部是少了些,不过兵为強兵,将为良将,各种报情显示清法联军弹药不济,矛盾丛生,分而歼之还是极有可能的。要相信左宗棠不会拿自己脑袋开玩笑嘛!我是赞同大哥好好考虑一下左宗棠的建议。” “这事慢慢再说吧,反正事情也不急于这一时,等我军大规模进⼊北方作战,官文他就是想跑也跑不掉。” 杨沪生看着左宗棠的来电发愁了。如果电报是张海強、王得贵,或者是李世贤哪怕是石达开他都不怕,他还会对将领⾼昂的求战**感到⾼兴。只是左宗棠实在太特殊一点了,这位名义上的副司令常常将自己当成了解放军总司令,对下面人就不用说了,就是对杨沪生也经常指手画脚,要杨沪生按照他所设想的去做,不然就撂担子不⼲了。尊重?是,左宗棠是尊重杨沪生,可他的自⾼自大与尊重比起来分量不知道⾼了多少,你要捧捧他,他很⾼兴,你要逆了左宗棠,那就大事不妙了,他非记恨你一辈子不可!摊到这样的副司令,任凭谁当上他的导领都会很挠头的。 按照左宗棠来电所说,杨沪生以前所设想的战略部署将完全打 ![]() 杨沪生将脑海中因为左宗棠的电报所带来的混 ![]() 史秉誉摇头摇,谢绝了杨沪生的建议:“我还是不去了,这次北上就是为了征询大哥你对那些进士们的意见,现在明⽩了我也得赶紧回去。这些进士们势力可不小,要是拖的时间太久了,我怕后方就要混 ![]() 杨沪理生解地点点头,哀叹道:“这倒是,前方打仗的将士风餐露宿,后方那些秀才光看到俘虏垂头丧气的下来,没见到前方为了抓这些俘虏付出多大代价。这些人又有所谓的文化,在百姓中算是有一定威望了,他们说的人家还真愿意听。什么直捣⻩龙府,不灭匈奴终不回…说的比唱的还听!可人家大刀架在脖子上,这些看起来义正词严的读书人骨头全软了,投降的比谁都快!爱国?只动嘴,没行动,不过是他们表达一下自己不负责任言论的幌子,在爱国的幌子下又是解放这里,又是消灭那个,就不想想军队有这个实力吗?我们现在是解放战争,百姓自然支持,等打出国门就成了略侵战争了!百姓还会支持?至少你略侵的家国百姓就不会支持你!相反人家还会千方百计组织力量对付你,是不是让国美九一一事件发生在将来的国中这些‘爱国人士’才満意了?真要爱国,行!到前线跟人家真刀真 ![]() 史秉誉笑了:“牢 ![]() ![]() ![]() “还说我呢!你这不也引用了**的诗?”杨沪生捶了史秉誉一拳:“又不是皇帝,我这个导领算什么东西?你小子,明明知道我不可能自己破坏自己签定的法律,将法律抛到一旁,搞什么人治。你还非要取笑我一番,洒家今天可跟你没完!来来来…咱们大战三百回合!今天非将你扔到湖里去不可!” 说笑间,天渐渐转了,空中零散的云朵朝东南汇集过来,瓦蓝的天空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一阵旋风,湖面波浪 ![]() “咴…”⻩陂县东面的鲁台山上传来骏马一声长嘶,山顶上骏马垂下马头四蹄用力地原地踏动着。骑在马背上的是刚刚四十八岁的刘长佑,刘长佑提着缰绳望着下面,两条眉⽑紧紧地锁在了一起。在他⾝后几十名亲兵正好奇地看着下面行进的军队。 鲁台山脚下一道蓝⾊的洪流正朝西方涌去,扑扑声中,杂 ![]() “大人,要不要再劝一下罗歇里奥将军?” 刘长佑鼻子里面发出重重的哼声,冷言道:“劝说?他们肯听吗?岑大人没看到人家兵強马壮,大有席卷千里如卷席之势,我等还是不用替古人担忧了。” “是是,大人英明。” 在刘长佑⾝侧唯唯诺诺的是广西西林人岑毓英,岑毓英今年只有三十七岁,一八五六年他组织地方团练赴云南镇庒当地农民起义,因军功先后升为宜良知县和路南知州。一八六二年云南民回爆发起义,岑毓英率军驰援昆明,清廷任命他代理云南布政使。 剿灭农民起义的岑毓英没想到这个代理的布政使成了他伤心角⾊,也是清廷所授予他最⾼官衔。一八六三年,左宗棠所部南方集群兵出两广、云贵,在装备精良的解放军面前,清军大败亏输,各地起义军很快聚集在解放军左右,将岑毓英赶出昆明,让他率领自己的残兵败将一路西北逃,爬了雪山,过了草地终于灰溜溜地到了西安,等到西安后岑毓英⾝边只跟了三名骨瘦如柴的亲兵了。丢失了云南清廷自然不肯甘休,不由分说就将岑毓英打⼊大牢,准备秋后问斩,幸好岑毓英在别人指点下走了吴棠的门路,又有刘长佑替他说好话(为此岑毓英将多年积蓄全部花光了),这才算是保全了 ![]() 至于刘长佑为何如此冷言讥讽,这是因为当武昌出现兵力空虚后,法国人想要趁早摘桃子,他们在国中这个鬼地方已经呆腻了,想要尽快结束远东的战争,好让队部回家,发觉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要抓住它。可刘长佑却认为这是狡诈的发匪摆下的陷阱,专门 ![]() ![]() 不管从什么地方考虑,刘长佑都认为现在应该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可法国人却认为自己在和叛军 ![]() ![]()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法国陆军,要是变成一支地方守备队,只会待在后面防御,却不懂得进攻,这简直是对军人荣誉的一种侮辱!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这只是东方人玩弄的一种小把戏,在步 ![]() ![]() (四) 僧格林沁对法国人如此迫不及待地嚷嚷着进攻武昌大为不満,他倒并不反对进攻武昌,他反对的是在南方叛匪刚刚离开武昌朝长江下游转移时,就让主力队部南下。现在让队部去进攻武昌很有可能会将离开不远的叛匪昅引回来,若武昌未下,叛匪先至,过江的队部恐怕很难再回到江北了。而刘长佑作为一八五二年就从江忠源转战广西,镇庒太平天国起义的老刽子手,他对发匪的那一套作战手段简直是太 ![]() ![]() 狠可惜,对自己不久前的手下败将法国人实在是看不起,僧格林沁与刘长佑的劝说进⼊法军司令阿基利·巴赞耳中后,只是加深了巴赞一直抱有的国中人懦弱、胆小、无能、丧失对胜利的望渴、毫无战斗意志等等成见。很难怪巴赞会有这种想法,作为在国中 场战吃过苦头的法国将军们在湖口惨败后作为替罪羊被皇帝招回国,并且很不名誉地強制退出军界,巴赞在到国中来之前只是耝略地知道叛军战斗力很強,至于強到什么地步,作战有什么风格,这些他就都不了解了。到了国中后,巴赞指挥的法**队在和叛军作战中虽然没取得多大的战果,可损失也微乎其微,当然,这个损失是不包括飞艇的,法国是陆军強国,而不是飞艇強国,巴赞对这点倒看的很开。 巴赞对进攻已经期盼了很久了。十万法军是个什么概念?拿破仑时代,十万法军就可以打的欧洲各国伏首称臣,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三十万法军死亡三万二,却连同九万英军消灭了五十万俄罗斯军队!至于因国中不礼貌地对待外国人而引发的英法两国联合惩罚并且教导国中 府政明智的战争,两国联军损失就更加少了。至于湖口,那是因为指挥官是英国人,众所周知英国人只有海军利害些,让他们指挥陆军作战,这简直是一场灾难!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灾难了,现在十万法国人单独行动,将不会再受到那些外行的⼲扰了。 作为正统军人,巴赞对眼前的战争很是看不习惯,如挖掘沟壕,让士兵如同毒蛇般在地上 ![]() ![]() ![]() ![]() ![]() ![]() ![]() ![]() 僧格林沁与刘长佑反对进攻,这在巴赞意料中。…他们已经被叛军吓破了胆,只要他们面前一出现叛军的⾝影,这些废物将如兔子般,飞快地逃命去了,又怎么可能知道战争是靠进攻取得胜利的?巴赞心中一个劲地嘲弄着友军。…为了胜利巴赞打算单⼲,哪怕没有友军配合,巴赞也认为自己必须,而且也只能进攻,朝武昌进攻,朝赣州进攻,让叛军丧失进行战争的潜力,最后只能屈辱地投降! “大人,法国人的飞艇过来了。”岑毓英一手放在额头上,一手指着北面的天空羡慕地说道。 刘长佑顺着岑毓英手指的方位望去,北面天空中十多艘蓝⾊的飞艇正慢悠悠地朝南边飞过来。刘长佑长长叹了口气,失落地注视着越来越近地飞艇。 对飞艇大清文武大员没有不爱恨 ![]() ![]() 飞艇的作用大清百官比法国人认识可要深刻多了,多年的苦头吃下来,紫噤城里自然很希望大清自己也能拥有飞艇。法国人的飞艇毕竟是法国人的,他们只保护法国人,对清军的生死自然不放在心上,只有清军自己也有了飞艇,这才可以与发匪相抗争。为了取得飞艇制造技术,清廷可以说是想尽一切手段,可惜苦苦哀求也罢,用⽩花花的银子购买也罢,法国人就是不肯将制造飞艇的技术透露给清廷知道,让大清将领望着法国人的飞艇只能羡慕不已。 “…哼,发匪也有飞艇,就这区区十余艘,还不够给发匪塞牙 ![]() 岑毓英点头如捣蒜,在旁边附和道:“对极,对极,发匪那边飞艇成百上千,岂是法国人这点飞艇可以对付的?巴赞将军也太小瞧发匪了。我敢打赌,过不了两天飞过去的十多艘飞艇就不会有一艘还在天上!” “彦卿所言极是…下去吧,我们还要将法国人走后的空缺弥补上。唉,可怜的罗歇里奥将军。”刘长佑脸上刚露出幸灾乐祸的笑意,马上又黯淡下来。十万法军脫离阵地南下作战,江北防线马上形成了大巨的空挡,这露出来的空挡只能由清军收缩兵力来弥补了。一想到自己没有多少战斗力的队部要填补如此大巨的空洞,刘长佑想嘲笑别人也嘲笑不起来了,他现在只觉得自己头脑要炸裂开。毕竟北面还有数万发匪主力,他们要是趁清军没有将空挡填补之前搞点什么动作,那可是够自己东奔西走的了!作为一名信奉忠君胜于一切的刘长佑来说,他不能不为眼前的形势深深忧郁着。 下山的刘长佑没有想到,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还有人对当前局势抱有跟他相似的观点,只是刘长佑担忧的是大清的祖宗基业将要不保了,而那人担忧的却不是这个。 刘长佑与岑毓英看着法军飞艇从头顶飞过时,在山坡下行进中的法军第四军军长⽪埃尔·邓·罗歇里奥将军也注意到了。罗歇里奥将军对空中飞过的飞艇行着注视礼,而耳边都是自己手下看到飞艇过来发出大巨的 ![]() 南下的法军第四军有三个师,全军两万四千人,一百门新式火炮,老式雷夫耶机 ![]() ![]() ![]() ![]() ![]() 法国人陆军拥有六十万,而国中 场战上的十万法军在一年多战争后,在武器装备,队部战斗力方面可以说是陆军中最強的了,只是这在法国国內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在远征军中,第四军的实力尤其強劲,两万四千人,可以说是十万法军的四分之一了,除了兵力众多外,实力的強劲与他们拥有一名优秀的军长是分不开的。 刚到国中第四军也不是没有吃过苦头,去年的夏口战役中,法国第四军配合清军刘长佑部进攻,结果却陷⼊了对手重围中,将机 ![]() ![]() 罗歇里奥将军在真正地场战上见识过先进武器的威力后,抛弃了只有密集队形才能发挥武器命中率的观点,他认为这种前装武器时代的观点已经远远落后与当前战争,当前战争大规模使用后装武器,在 ![]() ![]() “以老式观点看待新式战争,这简直是再荒谬也没有了。很可惜,巴赞元帅也许年龄太老了,老迈地已经看不清自己面对的是一场不属于他的时代的战争,还在一个劲地鼓吹着军人荣誉、骑士风度之类的废话。要知道这是一八六五年,不是一八一五年!”…罗歇里奥将军如此评价他的上司。 作为法国远东军队的一名将军,罗歇里奥认为自己面前的敌人虽然算不上值得尊敬,可他们在如何打新式战争方面已经走到了法国人前面。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国中没有重工业,在一八六二年前他们无法生产先进的武器弹药,在一八六三年后,因为封锁他们也无法得到适合新式武器制造的钢铁。当然,在湖口战败后,局势发生了大巨的转变,可问题是他们仿佛夜一间就学会了如何打一场新式战争。就罗歇里奥所了解到的,在英法联军进⼊国中前,他们就已经在进行这样的战争了,并且他们还知道那些武器适合进行这种战争,而那些武器不适合,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英法联军未做好进行这样的战争,所以失败了。那么,同样对进行这种战争极为不适应的法军可以取得胜利吗?对前景罗歇里奥将军感到一片灰暗。 可以说罗歇里奥将军并不是从夏口之战才开始了解自己面对的敌人的。在他刚到海上时,他就专程拜访了正要回到国內“休养”的,在湖口战役中⾝负重伤的莱昂·格雷维中将。当时死里逃生的格雷维中将还未从噩梦中惊醒过来,嘴里一个劲地诉说着对手的可怕,罗歇里奥将军当时只是怜悯地看着格雷维,对他所说的一切并不是十分在意。…“可怜的格雷维将军,他的神经已经完全崩溃了!”罗歇里奥将军当时是如此看格雷维中将的。…不光罗歇里奥,任何与战败的法军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们已经丧失了一名军人所应该拥有的信念,认为他们整天失魂落魄,变成了神志失常的疯子,只要一声 ![]() ![]() 夏口一役后,罗歇里奥首先从狂热的妄想症中苏醒过来,这时候他才认真的回想格雷维将军当时是如何介绍他们所将要面对的敌人的。 “他们拥有各种你所想象不到的先进的武器,弹药充裕到⾜以用炮火将你全部消灭在阵地上。他们的士气极为⾼昂,常常只要还有一个活人,他也要和你拼命。当你进攻的时候,他们仿佛消失般让你找不到,可等你冲了上去,却发现在自己面前是各种弹药铺成的死亡之路。当你转移的时候,他们却发出各种嘈杂刺耳的喊叫,一群群地朝你猛扑。他们常常出现在你认为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如全安的后方,对你进行意想不到的打击…” 格雷维将军所说的一切罗歇里奥在前线都真切的见识到了,这时候他才发觉格雷维将军 ![]() ![]() ![]() 在事实真相面前,罗歇里奥懂得不能老抱着曾经拥有的荣耀不放。作为一名军长,他无法改变整个远征军,可他却能改变自己的军。 传统的势力是相当顽固的,罗歇里奥也无法一下子就让自己三个师全部将观念扭转过来,不过在多次大小战斗中,在付出了⾼昂的代价后,他的士兵无法在容忍看不到敌人,自己人却一个接着一个进⼊天堂或者地狱。士兵们的自发行动加上军长自上而来的严格要求,第四军作风为之一变,战壕挖起来了,密集的线形队列变成对手一样散兵线,在进攻中第四军也渐渐学懂了如何对敌人展开一系列试探 ![]() ![]() ![]() ![]() 罗歇里奥对自己队部战斗力的提升一点也⾼兴不起来,因为战斗进行的越多,对自己面对的敌人他就越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不错,自己的伤亡是急剧下降了,可同时自己的对手也没有比自己多伤亡多少。在对机手 ![]() ![]() ![]() ![]() ![]() ![]() ![]() ![]() ![]() ![]() ![]() ![]() 在巴赞元帅眼睛里,面对狡诈的对手,罗歇里奥将军慢慢变得跟格雷维他们一样有些神经质了,有时候罗歇里奥自己也认为自己怀疑心太重。战争是一种博赌,一对一的博赌,大家依照手中的筹码彼此算计着对方,你想要将我手中筹码都赢去,同样,我也如此。在一次接着一次战斗中,罗歇里奥将军时刻在猜测着对手每一次行动的意义,有时候他猜的很准,有时候不是。猜的准,在战斗中他自然游刃有余,反之第四军就要打败仗。 当罗歇里奥听到武昌的叛军东移了,自己面前突然出现一片空⽩地。如同巴赞元帅一样,他简直不敢相信天上居然会掉馅饼给自己!以为上帝真的会保佑的罗歇里奥将军跟大多数法国人一样欣喜若狂。可短暂的奋兴过后,罗歇里奥开始认为这空⽩地出现的太蹊跷了,叛军每步行动都大有深意,懂得现代战争的叛军为何会突然在南方露出一个明显弱点?罗歇里奥不得不仔细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以为上帝永远与法国人同在,士兵有这种想法说的过去,可作为一名将军就不能如此幼稚了。考虑了半天罗歇里奥得出的结论是叛军认为放自己南下是最佳方案,也许他们想在自己南渡后封锁扬子江,让自己失去补给呢! 巴赞在声⾊俱厉要求清军与法军一起南下,并且嘲笑清军将领都是胆小鬼时,罗歇里奥将军却在旁边赞同清军将领的观点,于是结果是悲哀的,反对南下作战的罗歇里奥将军被巴赞元帅点名担任法军先头队部南下进攻武昌。罗歇里奥明⽩巴赞的意图是如果进攻顺利以胜利嘲弄他,若是不顺,战斗进行的艰苦,那么首先倒霉的还是自己这位逆元帅意图的将军。反正不管怎么样,作为自己,悲剧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看着天空越过自己头顶的飞艇,在 ![]() ![]() ![]() |
上一章 异时空—中华再起 下一章 ( → ) |
异时空—中华再起无错版是中华杨的最新小说,优酷小说网提供异时空—中华再起无错版最新章节全文精品阅读,更多精彩尽在优酷小说网,优酷小说网是广大完整无缺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